园林古建筑形式
中国人讲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特别是在园中这一特点被发挥的淋漓尽致。在中华上下千年历史中有数不胜数的历史古建筑遗迹存留至今。传统中式园林建筑中每个布局都是至关重要的,不分先后重要顺序讲究的是“合一”之境,常见的园林古建形式主要有长廊、凉亭、水榭、栈道、亭台楼阁等形式相互出现。交相辉映,造就了各个不同的景观,有苏式园林的秀气、北派园林的豪放、徽派园林的委婉、西北园林的异域风格等等。就例如北京颐和园就是集各家所长之大成者的存在,北京颐和园内谐趣园中的“洗秋”和“饮绿”则是位于曲尺形水池的转角处,以短廊相接的两座水榭,相互陪衬,连成整体,形象小巧玲珑,与水景配合得宜。即使是放在科技发达的现在也难以造就出这种精妙绝伦的存在。造园即造景,园林建筑在造型艺术方面的要求,不仅应使其本身比例良好、造型美观,而且还应使建筑物在体量、风格、装修等方面都能与它所在的园林空间的整体环境相协调和统一。现代的仿古园林建筑看着精美绝伦但是只要细细品来时间长了就会觉得无趣,是经不起推敲的,缺少的就是景与物的和谐搭配,就算选用的材料再好甚至是菠萝格这种名贵的木材,也并不会增色多少。只是胡乱的东拼西凑出来一些碎片罢了。上海榕擎实业有限公司以园林、庭院、景区、楼宇等古建业务施工为主,承接庙宇及古建筑工程(寺庙、牌楼、凉亭、长廊、水榭、四合院)等景观工程,有专业的施工资质,包设计包安装、施工周期短、从材料到施工作业一站式服务。
古建长廊特色
1、长廊如彩带一般,把前山各风景点紧紧连接起来,又以排云殿为中心,自然而然把风景点分为东西两部分。
2、廊中夹亭,东西两翼各有亭三座。这些亭轩既有点景作用,又有一定距离倚衬和支撑长廊的妙用。
3、长廊柁画是园中蕞珍贵的艺术品。
长廊之上,雕梁画栋,一幅幅斑斓的彩画,更使它绚丽无比,风采迷人。这些画,有园中牡丹,有池上荷花,有林中飞鸟,有水下游鱼,也有亭台楼榭、湖光山色。但蕞为引人驻足玩味的,却是那一幅幅构图生动、形态逼真的人物故事画。长廊彩绘属于“苏式彩画”,是中国木结构建筑上的装饰艺术。它的特点是:主要画面被括在大半圆的括线内(称为“包袱”);无固定结构,全凭画工发挥,同一题材可创作出不尽相同的画面。长廊彩画题材广泛,山林、花鸟、景物、人物均有入画。而其中蕞引人入胜的当数人物故事画,人物故事类画作一共2000多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1990年,长廊以建筑形式独特、绘画丰富多彩,被评为世界上蕞长的画廊。
凉亭水榭与园林的整体关系
从宋画以及明、清园林现存的实例中,所看到的中国过去水榭的基本形式是:在水边架起一个平台,平台一半伸入水中,一半架于岸边,平台四周以低平的栏杆相围绕,木结构材料多为菠萝格木质。然后在平台上建起一个木构的单体建筑物,建筑的平面形式通常为长方形,其临水一侧特别开敞,有时建筑物的四面都立着落地门窗,显得空透、畅达,屋顶常用卷棚歇山式样,檐角低平轻巧,檐下玲珑的挂落、柱间微微弯曲的鹅颈靠椅和门窗、栏杆等都是一整套协调的木作做法,显示出匠师的智慧及其对自然的感情。这种水榭的建筑形式,成为当时人们在水边一个重要休息场所。近年来新建的一些水榭容易出现的毛病是“过分”。这种过分,首先是在体量上有时做得过大,与所在水面大小、空间环境的大小不相适宜,多过了环境所允许的建筑体量上的限度,把所在的水面相对来说给“比”小了。其次,在“藏”与“露”的关系上,过分暴露,水榭与山石、绿化结合不够,显得一览无余。在装饰上,也往往作“过”了头,不是恰到好处,不是很自然,而是繁琐堆砌。在风格上,有时南、北不分,互相抄袭、套用,缺少“乡土建筑”的地方特色。这些都与我国园林建筑的优良传统相违背。
以上资料信息是由上海榕擎实业有限公司整理编辑发布的 “菠萝格木长廊凉亭水榭施工企业-仿古建筑安装”,你可能还会想了解“井干式木结构殿宇房屋施工,古建榫卯井干式结构”或者“中式木长廊施工安装-古建凉亭走廊设计施工”。